经常在访问一些领导人,或者他们写书的时候,你会发现很有趣的是:很多人在最后会告诉你“follow you heart”(跟随你的心)。事实上,要成为一个杰出的领导,是需要跟随内心的,但往往更多时候我们看到的只是他们的外在行为,很难看见他们的内心是怎么回事。到底杰出领导人的内心与别人有什么不同呢?又为何他们的影响力可以如此巨大? 4月8日下午在AMA的在线沙龙上,龙老师就带领我们一起解密了源于内心的领导力是如何发生的,什么阻碍了它,什么又会唤醒他。 我们讲的领导原力,是从“心”发出的,但是也有另外的东西会限制我们发挥领导原力。这种 从“真实内心”出发的力量我们称它为领导原力。 Alan Mulally的故事对您会有怎样的启发呢?团队成员刻意地隐瞒事实,或者是简单的不发表意见,常常存在于很多组织中,也给组织造成许多的问题与困扰。案例中的Alan他不责怪,反而鼓励犯错,他开放的心态,逐渐改变了福特的文化,让大家敢于暴露问题、解决问题。 对于Alan的故事,仅仅复制他的行为是不够的,只有了解到他的内在状态,才能认识到他杰出的领导力是如何产生的。因为 领导者的影响力,其实源于自己的内心。 借助冰山理论,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,行为与内在状态的差别。 例如,我们都知道行为会带出结果,所以当我们得不到结果的时候,往往想到的是改变我们的行为。 当我们观察团队的行为,发现他们没有协作,这个时候如果仅仅改变他们的行为,而内在因素不变,虽然短暂可能有效果但往往感觉不真诚,最终行为还是会反弹。 所以仅仅改变行为是不足够的,还需要改变内在因素,那内在因素包含什么呢? 通过这张图我们可以看到:冰山上面是看得到的是结果,它通常是通过我们的行为表现;冰山下面我们的内在因素,包含许许多多的东西,最主要的两个:一个是Mindset (心念模式),它包含了我们所想和感受的;第二个是 Our Values,就是价值观。 很多人会把心念模式跟价值观混淆,所以当我们希望培养杰出领导的时候,我们常常认为需要改变人的价值观,在调整价值观之后,他们才可能成为杰出的领导。那价值观与心念模式具体有什么差异呢? 很多人会比较认可图中的Leader,不太认可图中的Boss;如果你是这样的想法,表示你的价值观可能比较偏向民主,你更欣赏的是Leader的领导方式。 然而就历史来看,有些领导是图中Boss的领导方式,也做出了很大的成就,例如希特勒、秦始皇,虽然我们的价值观可能不是那么地认可,但从成就来讲,他们也是非常杰出的领导者。 因此我们可以认识到,不同的价值观都可以让我们成为杰出的领导,是否杰出并不是由价值观来决定,应该还有其他更重要的因素在影响着它。 亚宾哲协会创始人Terry Wanner教授经过30多年的研究,发现内在因素的核心,我们称之为Mindset(心念模式),我们可以通过改变心念模式来改变内在因素,从而带动外在的改变。 在这个案例中,你会发觉一开始每个人都很在意自己的目标,都很在意我的经费会不会被删减,这时大家都是属于向内的心念模式。但是这个讨论后,他们开始思考“我能做什么替别人节省经费”,这时他们的心念模式发生转变,开始变成向外的心念模式,他们开始关注于彼此的使命/目标,这个时候整个团队的感受变得不一样。 向外的心念模式,专注于彼此的使命/目标,他人的目标和我们的一样重要,对任何的想法都是开放的。 相反,向内的心念模式,首先是关注于自我的目标,别人的存在就是来帮助我达成目标,所以对我来说,他们仅仅是工具/障碍/空气,我看不到他们的目标。另一种向内心念模式,他可能 只关注别人的目标,看不到自己的目标,认为自己是别人的工具/障碍/空气,当在这样的状态下时,就是向内的心念模式。 因此可以看到,在向外的心念模式下,我们可以看得更广,看到更多;而向内的心念模式下,看得比较窄,因为只是关注于自我的目标。 这是就个人来说,那对于组织而言,不同的心念模式会有怎样不同的影响呢?
向内心念模式的团队想的是:“我”的目标和 “我”要做的事情。 向外心念模式的团队想到的是:别人和我的目标,会考虑我和别人目标的共同性,很容易看到公司的总目标,因为他们在意的是所有人的目标。 很容易能发现,当看到别人的目标,才能去考虑怎么去与他人协作,所以向外心念模式的人想的是如何去协作他人,而向内心念模式的人想的是他人如何与我协作,所以当然是向外心念模式的人更有协作精神。 当然这种情况下,不能预设每个人的工作都是不相干的,只要专注做好自己就行了。因为这样的情形在生活里是不太有的,尤其是在公司里面,每个人的工作都是相互影响的。当然如果每个人都是单独的,不会有任何的关联,也许向内心念模式的团队做的会更快一点,但是还是要考虑,当我们看到别人的进度时,我是会更努力还是会更松懈?你会发觉看到别人时,你会更愿意努力去提升自己,所以向外心念模式因为能看够到别人的目标,自己也会被激励更好的前行。所以真正深思的话,向外心念模式的团队还是更容易获得成功。 毫无疑问,向外心念模式,因为他能看到客户的需求,我的存在是为了客户的需求;而向内心念模式下,客户存在是为了我的需求。 如果换个问题来问,你希望在哪个团队里工作?可能大部分的人都希望在向外心念模式的团队里工作。那不妨思考一下,当你这样想的时候,你的心念模式是向内还是向外的呢? 当然完全向内和向外的组织应该是没有的,所以首先评估下你的组织,你在团队里或者你所在的团队,你认为你(们)正处在哪个阶段? 事实上,大家都希望能到向外心念模式的组织工作,这时另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,如果要成为一个向外心念模式的组织,那组织中谁该是有向外心念模式的状态呢?考虑一下以下四个答案,你会选择哪个? 以上4个答案,你选择了哪一个?你的答案会说明你此时的心念模式,而我们的课程正是帮助每一个学员意识到自己的心念模式,然后掌控自己的心念模式,从而发生转变。 如果你选择的是第1个,那你会发觉你是向内的心念模式,因为别人需要向外的目的是为你。 如果你选择的是第2个,你只是把“别人”冠上了一个名词为“领导”,因为领导有最大的影响力,这还是向内的心念模式,觉得领导做了也是为了你好。 如果你选择的是第3个,看上去好像在意的是所有人,但事实上自己的成分还是最小,大家也只是“别人”的代名词,最终考虑的还是自己,所以还是向内的心念模式。 如果你选择的是第4个,那么你现在正是向外的心念模式,很多人不能意识到自己是哪一种心念模式,那就会造成一些困扰。因为要成为一个向外心念模式的组织时,每个组织里面的成员都需要改变,但当我是向内心念模式,我就认为需要改变的是他人,只有当我是向外心念模式的时候,才能意识到需要改变的是我自己。 你会发觉,有些团队非常难改变,原因是很多人都处于向内心念模式,自己却不了解,还认为别人需要改变。所以当要从向内心念模式的组织转变成向外心念模式的组织时,通常会表现出以下几种状况: 前面两个状态比较容易去改变,这两种状态下只要改变了他的价值观,他的行为也会跟着改变。 第三种状态的时候,你可能需要教导他行为的课程,因为他可能不知道什么样的行为才是所谓的协作。
而第四种状态是最难调整的,他具有需要协作的价值观,也有一些表现是协作的,但是他认为最大的问题都不是他,是别人的不协作,而这个时候你去帮助他,他会认为“你不需要来帮助我,你要帮助的是别人”,所以这个时候是最难改变的。 所以,心念模式的转换需要先认识到自己的心念模式,接着才能依照心念模式的转换,将自己心里面的价值观,在工作/生活中表现出来,发挥出更多的潜能,这也正是我们开头所讲的 Follow your heart(遵从你的心)。长按识别二维码,添加AMA小助手,加入“AMA在线沙龙资讯群”。点击“阅读原文”,了解《选择:开放与协作》课程详情及近期排期
微信扫一扫
关注该公众号